首页 > 财经要闻 > 正文

别慌揭开公募规模缩水2218亿元背后的真相

2021-05-14 10:54:33  阅读:82444 来源:财经自媒体

  来源:裸眼看财经

  5月11日晚间,中基协在公众号披露了最新一期的公募规模数据,截至3月末,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1.56万亿元,相比2月份减少了2218.48亿元,环比下降1.02%。这个数据笔者也第一时间看到了,也理解了,没想到这两天被报道这么多。

  其实仔细看一看其他数据就很好理解了,比如:3月份的总基金份额从18.73万亿份增至18.92万亿份,依旧实现了正增长;规模缩水最严重的是股票、混合两大类权益基金,在3月份期间分别缩水了781.20亿元、2055.99亿元,环比分别下降3.68%、3.98%。

  基金份额的正向增长,说明基金规模缩水的主因并非是投资者资金的赎回,而是基金净值的回落。哪些基金的净值发生回落了?自然是上面提到的这两类权益基金,不信你看,3.68%、3.98%这两个比例像不像3月份股票、混合基金的平均亏损率?

  详细解读一下中基协公布的数据

  水有源,树有根。既然所有的纷争都是从中基协公布的这组数据所起,我们不妨重新仔细审视一下这个数据:目前大多数报道都是按规模、份额这样纵向对比,我们试着按各类基金产品横向对比一下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
  首先看不那么重要的封闭式基金,3月份期间,封闭式基金的总份额从2.38万亿份增至2.43万亿份,封闭式基金的总规模从2.56万亿元增至2.59万亿元。这其中唯一的疑义是规模增速没有份额增速高,其实就是因为股市表现不太好,基金净值有所下滑了。

  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基金,这其中是包括主动权益和指数基金的,3月份期间,股票基金的总份额从1.31万亿份增至1.35万亿份,股票基金的总规模从2.13万亿元降至2.05万亿元。

  份额还是正增长的,其实说明投资者的资金还是正向流入股票基金的,但总规模下降了近800亿元。原因主要是股票基金的仓位必须在80%以上,市场整体下跌就难免业绩亏损,亏得多了就把整体的规模拉下来了。

  混合基金是权益基金的中坚力量,也是目前被指责做多的产品。3月份期间,混合基金的总份额从3.41万亿份增至3.48万亿份,混合基金的总规模从5.16万亿元降至4.95万亿元。这跟股票基金的规模缩水其实是一个原理,这里不再赘述。

  再看货基,3月份期间,货基的总份额由9.12万亿份增至9.15万亿份,总规模由9.08万亿元增至9.11万亿元,货基具备固定收益属性,稳赚不赔,但收益率已经节节败退了。

  同样具备固收属性的还有债券基金,3月份,债基的总份额由2.405万亿元增至2.414万亿元,略微拱了一拱,总规模从2.7万亿元增至2.71亿元,这些数据都没有什么疑问。

  最后是QDII基金,这是唯一在3月份份额缩水的产品,总份额由1107亿元降至1055亿元,总规模也从之前的1634亿元缩水至1546亿元,其实也就缩水了88亿元而已,相比2218亿元的巨大规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
 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小栽跟头

  把各类基金产品都横向看了一圈,问题其实就出在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身上了,在3月份期间分别缩水了781.20亿元、2055.99亿元,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已经超过了2218亿元,幸亏靠着其他类型的基金往后拽了一拽。

 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怎么了?自然是亏钱了呗,没别的原因。我给大家提一下数据,3月份期间,所有股基的平均收益率是-2.22%,所有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-2.08%,所有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-2.03%,都小栽了一个跟头,出现了短期浮亏。

  有意思的是这个2%出头的亏损率跟上文我们提到的“股票、混合两大类权益基金,在3月份规模下降3.68%、3.98%”这两个数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,背后的真相其实是前面我们讲到的2%的平均亏损率都是算术平均,而非加权平均算法。

  这差别很大,举个例子:小甲拿10块、小乙拿100块去投资,最终小甲亏了10%,小乙亏了50%→→就这个结果,算数平均亏损率是(10%+50%)/2=30%,加权平均亏损率是(1+50)/(10+100)=46.36%,这两个数据的差别一目了然了。

  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,其实就是公募3月份规模缩水的缩影,高规模的权益基金在3月份亏损的比较多,小规模的权益基金业绩相对较好,但很无奈拉不住整体规模的下行,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这个缩水体量——2218.48亿元。

  二级市场也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,2021年的投资机会集中在中小市值,大盘蓝筹还被挂在高估值的危楼上,高规模的权益基金没有办法去全配中小市值股,只能坚持持有白马股赚长钱,小规模基金则有了跑出来的机会,嘎嘎吃肉。

  相比4月份的公募规模出来也大概是这个样子,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会有转机。这个市场就是这样,白马蓝筹和科技成长已经在2019年和2020年连牛两年了,高位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大家被前两年的高收益吊足了胃口,也该降一降预期收益了。

  对公募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

  其实,在2218亿元这个数字制造的诸多恐慌情绪中,同样能够看到希望和曙光。在今年这样单边下跌(尤其是3月份)的行情中,基金份额依旧实现了稳步净增长,这是投资者在公募行业不断托付信任的过程,即便是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中。

  在市场行情更好一点时,就更不用说了,资金是争着抢着借基入市。一方面是新基金认购情况好,过去这两年,“一日售罄”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数见不鲜;另一方面是明星老基金产品申购情况喜人,不少产品都因为规模短期暴增而暂停了申购。

  有媒体统计了这样一组数据,自去年7月份到今年2月份,公募基金总规模实现了八连涨的壮举,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大增近5万亿元,带动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连破18万亿元、19万亿元、20万亿元、21万亿元关口,多么振奋人心的表现。

  未来公募行业的发展会怎样?很多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士、基金专家都充满信心,认为2019年和2020年只是公募行业大发展的起点,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接触并认识公募基金,公募行业会成为散户转变成机构的重要渠道,笔者对此同样深信不疑。

  唯一的担心是安全问题,在这样漂亮数据的背后依旧是有问题的,比如理财经理怂恿投资者赎旧买新的行为,比如基金管理人宣传产品的尺度问题,视频直播兴起后,基金管理人在网络平台推销自家产品的合理性问题,有很多隐患存在。

  从长远来看,公募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和规范,监管层的态度也是如此。前段时间几位明星基金经理要去录天天向上的消息不胫而走,监管层强势发布一则禁娱令,大快人心。有这个态度在,公募行业肯定能走出自己的路来,而且是宽阔的康庄大道。

责任编辑:林宸

原标题:别慌揭开公募规模缩水2218亿元背后的真相